精神家苑

勞模先進 優秀黨員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學天地
首頁 企業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勞模先進 正文

【中國故事】記一生紮根三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

來源:本站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20-01-12

新年伊始,世人矚目的三峽工程被評為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當無數水利人為之歡欣鼓舞的時候,我們更不能忘記有這樣一位老人,他主持設計了三峽工程這項世人矚目的國之重器,57年如一日地投身祖國水利事業。他帶領同事們紮根三峽工地,以工地為家,帶領設計科研等技術人員,深入施工現場,深入實際,力克技術難關,鑄就了中國治水史上一座豐碑,生動诠釋了新時代水利精神和長江委精神。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原總工程師、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鄭守仁。

鄭守仁自1963年投身祖國水利事業以來,57年如一日的紮根水利工地,從事水利工程設計50餘年,長駐施工現場,與工地的同事和工人同吃同住,被人們親切的稱為“工地院士”。

從陸水到烏江、從清江到長江,他與同事們一起鑄就了長江治水史上的一座座豐碑。他始終保持着一名共産黨員的政治本色,堅守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操守,保持科學創新、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淡泊名利、清廉質樸。榮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鬥者”、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少時的他家住淮河邊,童年經受了淮河水患之苦,在淮河上第一座水利工程潤河集水利樞紐工程現場萌生了當一名水利工程師的願望,立志将變水害為水利作為終生事業。

從華東水利學院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築專業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長江委工作,從此一生與水利結緣,先後在陸水水利樞紐工程、烏江渡水電站、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清江隔河岩水電站從事設計工作,負責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及圍堰設計、主持隔河岩工程現場設計工作。

“設計畫的一條線,工人幹得滿身汗,國家花錢成千上萬。”這是鄭守仁挂在嘴邊的話。從華東水利學院畢業後鄭守仁在位于陸水河畔的三峽試驗壩工地勞動實習一年的時間裡,他與工地的群衆同吃同住,工人們教他勞動技巧、送棉被給他禦寒,深深感動了他。他不怕苦不怕累“挑砂石、挖土開山”被評為工地“勞動實習積極分子”。後來,在他主持的葛洲壩、隔河岩、三峽等工程建設中,他一再強調對設計要優化優化再優化,節省國家投資,減輕工人勞動強度。

1974年-1981年,鄭守仁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擔負起葛洲壩導流圍堰和大江截流設計的重任,提出“鋼筋石籠”龍口護底方案,大大減少進占抛投料的流失,完成了大江截流的曆史任務,全世界為之震驚。

1993年,已年過半百的鄭守仁,迎來人生中最大的挑戰,也是一生最大的榮耀:擔任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和長江委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局長,擔綱長江三峽工程的設計總負責人。

在三峽工程設計中,他帶領設計人員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創下十幾項優化設計成果,推廣應用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創造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期混凝土縱向圍堰節省混凝土24萬多立方米,二期工程左導流牆節省混凝土16萬多立方米,三期上遊石圍堰節省土石方10萬多立方米。據不完全統計,經優化設計,僅主體工程就節省混凝土100多萬立方米,節約投資3億元。

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要進行兩次大江截流,世所罕見。鄭守仁提出的技術方案兩次都取得圓滿成功。三峽工程大江截流設計獲國家優秀設計金獎,其技術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跻身于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列。

1997年的大江截流是在葛洲壩工程形成的水庫中實施的,水深達60多米,超出一般的特大型工程截流水深的兩三倍,江底還有20多米的松軟淤沙,截流難度可想而知。面對難題,鄭守仁集中群體智慧,首創“人造江底,深水變淺”的預平抛墊底方案,保證了大江截流順利實施。

繼大江截流之後,鄭守仁又帶領團隊成功實現2002年三峽導流明渠截流,被兩院院士評為“2002年10大科技新聞”之一。

三次挑戰截流長江這一世界難題,鄭守仁都是在工地上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他夜以繼日奔走在工地上,與各方技術人員攜手攻關,依靠科學民主的作風和集體智慧克服一個個技術難關,創下十幾項優化設計成果,推廣應用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

據統計,鄭守仁主持召開三峽工程現場設計讨論會2500多次,形成會議紀要6800多萬字。撰寫的現場設計工作簡報500多期,400多萬字,為确保三峽工程的設計質量和施工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國工匠,始終對工程質量一絲不苟              


三峽工程的質量是千年大計,作為工程設計總工程師,鄭守仁始終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工程負責、對曆史負責,把工程質量看得高于一切。

對每一塊大壩基礎、每一項分步工程、每一次工程驗收,鄭守仁都嚴格把關,一絲不苟。當他看到多頭轉包、施工質量沒有保證時,他立即找到有關負責人,直抒已見,要求“喊停”,不怕得罪人。

工程驗收時,鄭守仁更是丁是丁、卯是卯,凡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地方,絕不“少數服從多數”。對發現的工程質量問題,除了向各有關單位反複強調進行處理外,他還提出技術處理措施補救,不留隐患。

1997年,鄭守仁已是院士,但是三峽工程重點部位的基礎驗收,他仍必到現場嚴格把關,并主持編寫了130多萬字的《水利樞紐工程質量标準及監控》一書。

鄭守仁強調要把确保工程安全和工程質量放在優化設計的首位。在三峽工程建設中,一期土石圍堰地基淤沙處理技術、大壩建基岩面高程的确定、大壩建基岩面找平混凝土固結灌漿技術、大壩混凝土設計按強度控制轉變為按耐久性和強度雙重控制、在确保工程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修改完善設計、不斷優化工程運行調度方式發揮綜合效益等重大技術問題都離不開鄭守仁的身影。

三峽工程号稱“全球一号水電工程”,有20多項經濟技術指标名列“世界之最”,有人形象地稱之為“科技博物館”、世界級難題“題庫”。要描繪這一巨型工程的設計藍圖,往往要挑戰技術極限。鄭守仁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博采衆長,他對張光鬥、潘家铮等水利水電領域著名權威、學者、專家十分敬重,常常虛心請教,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一一答複,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一件件落實。

鄭守仁與水利界泰鬥張光鬥先生為三峽工程常有書信往來,張先生對他謙虛、誠懇的态度評價很高。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文伏波等退居二線的老專家組成的長江委技術委員會是鄭守仁十分倚重的“智囊團”、“聚寶盆”。這些老專家為三峽工程的論證、上馬傾注了畢生的聰明才智,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财富。因此,鄭守仁每年都要請他們來三峽工地考察、咨詢四次以上,這些老專家的點撥、提醒,讓他受益匪淺。

雖然鄭守仁自身工程實踐經驗豐富、技術精湛,又是長江委前方的主要負責人,但他從不将個人意見強加于人,技術民主、科學決策是他的一貫作風。每遇重大技術問題,他都要組織開會讨論,集思廣益,充分聽取各專業、各方面意見,然後慎重作出決策,并主動承擔責任。多年來,在他的組織、主持下,全委關于三峽工程的設計技術問題讨論會共300多次,現場設計技術讨論會共1600多次,形成的會議紀要達4400多萬字,由他親筆批閱的現場設計工作簡報共250餘期,多達200多萬字。

57年來,鄭守仁不忘初心,始終踐行着入黨誓言,長年以工地為家,春節、國慶節等節假日都在值班,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超負荷、高強度的運轉,展示了一個共産黨員的高風亮節,全國水利系統内罕見。

1993年5月,隔河岩電站首台機組安裝基本就緒,工區突降大暴雨,電站尾水疊閘門嚴重漏水。本來就有鼻孔出血症狀的鄭守仁,連續幾個晝夜堅守搶險現場,鼻出血越來越嚴重直至昏倒。醫生診斷認為:血管瀕臨破裂,再拖延一點時間,後果不堪設想!等病情稍稍好轉,鄭守仁又“溜”回工地。

在鄭守仁的日曆上沒有節假日,逢年過節,人家往家裡趕,他從北京或武漢開完會後往工地趕;他的作息時間表上沒有白天、黑夜,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工作、工作。

1969年2月,春節剛過,鄭守仁告别剛滿半歲的女兒,南下貴州,參與烏江渡水電站建設。從此,他就像一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守土有責,從不肯脫崗,而是堅守在水利工地。

每年的9月15日是女兒的生日,鄭守仁總會提醒妻子:一塊兒吃碗面吧,算是遙祝女兒生日快樂。對無暇顧及的女兒,對年邁體弱的老嶽母,對一直陪伴左右、吃苦受累、多病而又剛強的妻子,鄭守仁的心裡都有說不出的歉意和感動。但為了長江,為了治江事業,他把對親人的愛深深埋在心底,把博大無私的愛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直到整整50年後的2019年春節,他才離開三峽工地赴蘇州與女兒一家過了一個久違又遲到的團圓年。

在烏江渡、葛洲壩、隔河岩、大三峽,青山綠水間的工地就是他與妻子高黛安的家。

三峽壩區十四小區4316号,兩間門挨門的工房,每間10來平方米,擺下一張床後,空間就所剩無幾。一張桌子、一個簡易衣櫃,就能把逼仄的餘地占據,桌上擺滿了瓶瓶罐罐的藥。這,就是鄭守仁夫婦在三峽工地住了26年的“家”。

身為院士和領導,鄭守仁堅持和普通員工吃一樣的三餐。幾乎沒有什麼業餘愛好,心裡隻有工作,幾十年如一日。除了在辦公室,他最常去的就是工地,即使是除夕夜也雷打不動。

長期駐守在工地極為簡陋的生活方式,讓鄭守仁積勞成疾,他患有肝病和高血壓,但他拒絕住院治療,長期靠安眠藥入睡,即使吃兩三粒仍隻能睡兩三小時。


         功勳卓著,國有重器賴斯人              


鄭守仁從事水利工程設計57年,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負責的工程設計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一等獎各1項、二等獎2項;國家優秀設計金獎2項、銀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長江葛洲壩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河道截流及流水中築壩技術》等專著6部。

2019年,鄭守仁榮獲新中國成立70年“最美奮鬥者”,他還先後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最美水利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錢正英獎、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省部級勞模、湖北省優秀共産黨員、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獎勵和榮譽稱号。其工匠精神獲國際大壩委員會高度贊譽,2017年7月,榮獲國際壩工界的最高獎項——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不居功争名,視名利為浮雲              


名和利,鄭守仁視之為過眼雲煙。1989年國慶前夕,鄭守仁作為全國先進工作者赴京參加勞模會,将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國慶焰火。這可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啊!

鄭守仁卻惦記着工地上的事,坐卧不安,硬是提前返回工地。當國慶40周年的焰火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綻放時,鄭守仁已悄悄踏上了返程的列車。

1993年隔河岩水利樞紐提前半年發電,他被湖北省政府授予“隔河岩工程特殊貢獻者”稱号,獎金5萬元,這個數字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心裡,無疑是天文數目,但他毫不猶豫地捐了。其中,3萬元資助工地職工子女求學,1萬元支援山區小水電建設,1萬元寄回母校設立教育基金。

2006年,鄭守仁榮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時任省委書記俞正聲向他頒發了50萬元獎金,他還是捐了。每逢遇上洪澇災害,他總是帶頭捐款,彙款單上隻寫着“長江委一職工”。他的稿費、講課費等,也都用于集體福利事業或送給生活困難的同志。

據不完全統計,鄭守仁累計将各類獎金、稿費158萬元全都捐獻于公益事業。

“他就是這麼一個看淡名利,心中隻有工作和責任,隻知道默默奉獻的人。”這是所有和鄭守仁打過交道的人對他的評價。

對于榮譽,鄭守仁總會說:“這不是個人的功勞,而是群體的功勞,領導這麼信任我,讓我負責這項工作,責任是主要的,經濟上的需求是次要的。我們搞技術工作的會把這些東西都看得比較淡薄一些。”

2005年8月,鄭守仁因前列腺癌住進醫院,心裡擔憂的卻是三峽大壩右岸混凝土的溫控問題。手術前的一個雙休日,趁醫生不在,他從醫院跑回三峽工地,要求千方百計做好混凝土的溫控防裂工作。

2015年,鄭守仁不幸又患了另一種癌症,手術治療後至今每三個月仍去醫院做治療。即使退休了,他仍帶癌堅持工作,或參加三峽有關技術咨詢研讨,或輾轉重點工程工地進行技術把關。

“國家把三峽工程交給我,總結沒完成,我的工作就一天沒做完。”9月25日晚,剛剛獲得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鬥者”稱号的鄭守仁,半躺在床上虛弱地說。前列腺癌和肝癌重症加身,讓他的身體異常消瘦。“我現在關心的不是我的身體,而是三峽工程能不能經得起曆史檢驗。三峽工程經過了10年試驗性蓄水,10年跟蹤,經受了汶川地震等各種考驗,各項指标完全正常,對環境沒有産生不利影響,已經取得良好效益。這一輩子把三峽工程搞完了,也算是了我的一個心願。”鄭守仁說。鄭守仁這輩子的命運,與中國水利事業緊緊連在一起。

三峽工程建成投運後,鄭守仁仍抱病堅守三峽工地,日複一日、争分奪秒地整理總結三峽工程有關資料,230萬字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已由長江出版社公開出版。

2019年10月,鄭守仁再次在工地病倒入院,昏迷一個多月醒過來後還是惦記着三峽工程的技術總結,問的第一句話就是:“那個《長江三峽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目錄修改好了嗎?”

熟悉鄭守仁的人知道,他的生命,已與千秋一壩融為一體。

他,正在跟自己的生命賽跑!他,正拼盡全力,書寫一生的忠誠!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