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特别關注 企業新聞 媒體聚焦 企業公告
首頁 新聞中心 [break] 企業新聞 正文

以奮鬥,映山河——記2023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王漢輝

來源:本站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23-07-28

近日,2023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名單出爐,長江設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漢輝榜上有名。

從業20年,王漢輝以精湛的專業技術、務實的工作作風、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為長江水利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以項目負責人或專業負責人或主設人參與了金沙江烏東德、烏江彭水、深圳羅鐵、深圳公清、平陸運河、安徽石台抽蓄等20餘項大中型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及科研工作,研發的複雜條件下控制灌漿、特高陡邊坡防治、巨型滑坡治理、巨型地下洞室群穩定控制等多項水工原創新技術,助力中國水利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引領和跨越。

勇探索 誓向實踐要答案

1996年,王漢輝考上武漢大學(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就讀于水力發電工程系。入學不久後在一次課堂上,王漢輝聆聽了導截流專家肖煥雄講述葛洲壩和三峽建設的有關故事時,年輕的他意識到,“我們這個專業原來也是可以為國家,為人民做一點有意義的事。”

2003年研究生畢業,他如願加入長江設計集團,成為一名水利工程師。

那時,國内水利水電建設正酣,各項技術趕上蓬勃發展的機遇。為了盡快适應新角色,他想方設法找來技術規範、專業書籍,向書本學、向前輩請教、與同事交流,憑着一股鑽勁,努力把相關專業書籍吃透拿握,為接下來的設計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一年後,王漢輝參與到了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大型水電工程——烏江彭水水電站。

彭水水電站是烏江幹流第二大電站,壩址地處強岩溶地區,必須對建基岩體進行基礎灌漿處理,以提高建基岩體強度和剛度,增強壩基岩體的抗滲性。采用什麼形式進行基礎灌漿,成為擺在王漢輝和同事們面前亟待破解的難題。

彭水水電站于2003年11月開工,計劃在2006年年底發電,工期緊迫。按計劃,大壩碾壓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沒有安排壩基固結灌漿的直線工期;同時,由于碾壓混凝土的允許間歇時間比常态混凝土短,在澆築過程中一般不允許長間歇進行壩基有蓋重固結灌漿,否則會影響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因此,彭水水電站壩基無法進行常規的有蓋重固結灌漿,必須探索研究采用新的固結灌漿模式。

紙上得來終覺淺。王漢輝想起大學課本裡講到的灌漿知識點,隻有薄薄的兩頁紙。灌漿的原理并不複雜,但應用到具體工程裡,哪是兩頁紙能說得透的呢。終究要靠實踐!

針對這些主要技術問題,王漢輝和同事們一道在現場開展無蓋重固結灌漿試驗,并在施工前進行了裸岩固結灌漿試驗。通過多次反複試驗,認為彭水的壩基基岩特性并不适合裸岩固結灌漿,最終推薦采用了一種改良的無蓋重固結灌漿方法——薄層混凝土表面封閉式無蓋重固結灌漿法。不僅節省了工期,對大壩混凝土澆築的幹擾、影響最小,還節省了工程投資。

此後,這種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被推廣至構皮灘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等。其中,經過王漢輝率隊在現場試驗研發的基于裸岩裂隙封閉的全壩無蓋重固結灌漿技術,成為烏東德水電站的關鍵技術突破“八大之最”之一,為建造真正意義上的“無縫大壩”貢獻了力量。

說到這,王漢輝翻出畢業前導師贈予他的一本書。打開扉頁,是導師寫的一句話:理論與實踐總有不貼合的部分,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二十年來,他始終将這句話銘記在心、踐之于行。


肯鑽研 堅持創新不言棄

王漢輝從小生活在江西撫河岸邊,自記事起就知道家裡有那種大的腰盆,那是江南一帶的水上交通工具,遇上洪水時可以應急。

九八年的那場大洪水成為國人共同的記憶。“那時每天在家看電視裡播報的新聞,我就想我要利用好所學的知識為國家盡一份力。”

經過彭水施工階段的實戰之後,2005年,他投身到烏東德水電站的前期研究論證中,沒想到這一幹就是十幾年,青春與熱血都灑在了金沙江畔。

“烏東德工程是集團繼三峽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之後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凝聚了集團幾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幸運的我們,趕上了好時代。”王漢輝感慨道。

身逢盛世,不負盛世。從當年的“水利新兵”,到如今擔任烏東德水電站項目分管副經理,他一直行進在鑽研和挑戰技術難關的路上。

搞水電的人都知道,高陡邊坡是中國西部水電工程建設最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但烏東德高陡邊坡治理規模和難度,國内罕見。烏東德水電站樞紐區所處的金沙江河谷呈狹窄的“V”型,在高程方向上,左、右岸邊坡最大坡高分别為1036m、830m,均屬超高型邊坡,其中位于工程邊坡開口線以上的高位自然邊坡高達600m~800m;在水流方向上,左、右岸邊坡分别長約2.7km、1.8km,治理範圍廣。

為高質量服務烏東德工程建設,項目現場成立了烏東德邊坡風險防控組,由時年35歲的王漢輝擔任組長。

那時,工程邊坡防治技術比較成熟,但如何将千米級的特高陡環境邊坡與工程邊坡統籌治理,是工程建設領域的新課題。為此,王漢輝帶領一支以年輕博士為主的團隊繃緊弦、鉚足勁,深耕技術研究、開展技術攻關,提出了千米級特高陡環境邊坡防治關鍵技術,填補了行業空白——

精準勘察。建立了無人機高清三維影像地質問題快速識别技術、可視化精細編錄技術以及塊體穩定性高效評價方法,達到了“飛得近、查得清、判得明”的效果,實現了“快速識别、精細編錄、高效評價”的目标。

高效防治。提出了“高防預固、穩挖适護”系統防治方法,研發了高質效錨索成套加固技術及超高能級被動柔性防護系統,達到了“坡體系統防治、塊體高效錨固、散體安全防護”的效果。

集成管控。建立了國内首個特高陡環境邊坡在線管控平台,包括環境邊坡風險“定量評價、分級防控、智能預警”方法以及高效防治技術集成可視化管理平台,并在烏東德全方位應用。

此後,這項研究成果成功推廣應用于旭龍、玉龍喀什等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成效顯著。


重實幹 勇挑大任顯擔當


寒來暑往,王漢輝把自己泡在辦公室、紮在圖紙裡、錨在工地上,辦公桌前專心緻志的他,出差途中風塵仆仆的他,會議室裡傾心而談的他,都飽含着對工作的一片赤誠與熱愛。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從室主任、樞紐院院長、集團總經理助理到集團副總經理,王漢輝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好每一步。而随着職位的變化,他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

——管理小能手。2018年12月,樞紐處正式改組為樞紐院,由傳統水工專業牽頭單位轉化為水利水電領域全能的市場主體。作為樞紐院首任院長的王漢輝謹記集團領導的殷切希望,抓市場、謀發展,查擺痛點、解決問題。上任伊始帶領班子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内部改革重組,以提高經營成效和确保項目質量為核心,制定了涵蓋崗位管理、市場經營、三維設計、績效考核等在内的30多項内部管理制度。以制度激勵促進全員經營,以人性化管理激發團隊凝聚力,樞紐院很快在市場經營、科技創新、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務實成效,員工收入明顯提升、單位凝聚力大大增強。

——市場拓荒牛。近年來,集團緊跟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在深圳市場先後中标羅鐵、北坑、公清和沙灣等項目。2020年8月,王漢輝被任命為集團黨委委員,分管大灣區市場的經營工作。不同于以往水電站項目的經營模式,以羅鐵為代表的深圳項目模式被稱為“進城模式”,在鈕新強院士和楊啟貴大師的指導下,從投标、評标、述标到決标,王漢輝和團隊精準掌握投标過程的每一個細節,每一環注意事項他都爛熟于心。中标後,為了及時響應業主需求,團隊創新性地從可研階段就設立現場設代處,以優質的服務和拼搏的精神獲得業主高度認可,有業主評價長江設計集團,“珍惜榮譽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樣的單位,工程交給你們來做,我們很放心!”“我們業主沒想到的,你們想到了,都提前考慮好了,長江院不愧是長江院”。

——科技帶頭人。王漢輝主持完成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膨脹土岸坡和堤壩滲透失穩在線修複防控技術集成與示範》課題,推動了我國在膨脹土岸坡和堤壩災害防治領域的技術進步。牽頭開展漢江新集水電站智慧工程研發,有效提升了水電站智慧化管理水平,示範引領漢江流域智慧工程建設。近5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一、二等獎3項,獲授權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發表論文4篇,出版專著3篇,參編行業規範4部,水利先進技術推廣4項,軟件著作權4項。


在同事們的眼裡,王漢輝勤奮、認真,有激情、有擔當、有恒心。

有人記得他擔當有為的故事。在烏東德工地時,每次遇上有回後方休息的機會,他總是優先考慮别人,自己堅守崗位。

有人記得他持之以恒的故事。為了促成拜訪某業主之事,他将業主的名片放在手機殼背面,時刻提醒自己要将事情辦好。

前不久,王漢輝在朋友圈曬了一張圖,紀念自己入職二十周年。一路走來,他感激能站在長江設計集團這個大平台,有院士大師們的言傳身教,有團隊成員們的同心合力,支撐着他爬坡過坎、勇攀高峰。

二十年前,王漢輝和長江設計集團相遇于水利水電建設大潮正湧之際;二十年後,長江設計集團已發展成水利水電勘察設計的領軍企業,王漢輝也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他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執着拼搏,诠釋着長江設計集團“奉獻、團隊、創新、服務、實幹”的企業精神。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