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勞模先進 優秀黨員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學天地
首頁 企業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勞模先進 正文

王小毛:執創新之筆 繪山河新顔

來源:本站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23-07-20

記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小毛

2016年,對于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設計集團”)總工程師王小毛而言,意義非凡。這一年,他被授予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号。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王小毛獲得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殊榮實至名歸,從其過往的履曆中可見一斑。

  1985年,剛剛從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水工建築專業畢業的王小毛,便來到長江水利委員會工作,自此開始了他的“水利”人生。

  時至今日,他已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一線奮鬥了38年,參與主持或主持了以長江三峽工程、金沙江旭龍水電站為代表的30餘項國内外重大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牽頭完成國家重點

  研發計劃項目及重大工程專項科研20餘項。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全國優秀勘察設計銀獎1項、省部級科技特等獎4項以及第七屆潘家铮獎,并獲得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傑出工程師、水利部5151部級人才、湖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三峽工程優秀建設者等榮譽稱号。

  這一系列成績和榮譽的取得,是王小毛砥砺奮進、善于創新的生動體現,也是一名水利工程師對打造“幸福河湖”初心不改的真實寫照。 

志建三峽:創新鑄就大國重器

  38年前,二十出頭的王小毛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了。步入社會後,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長江水利委員會樞紐處三峽科。

  彼時,王小毛遇到了他在水利事業的啟蒙導師——長江委原副總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曹樂安。第一次見面,曹樂安就細緻耐心地介紹了三峽工程的樞紐布置、建築結構、安全監測等關鍵技術問題,為王小毛勾勒出三峽工程的脈絡。自此,王小毛的“三峽夢”開始萌芽、生長、開花、結果……

  三峽工程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建成的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過程中面臨着一系列的世界級技術難題。對此,王小毛有着切身的感受。曾先後擔任三峽工程設計專業負責人、總工助理、總負責人之一等職的王小毛深知,三峽工程規模巨大,難題繁多,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好這些世界性的難題,沒有可抄的作業,必須自立自強,走自主創新之路。

  三峽工程規模巨大,洩洪流量超10萬立方米/秒、電站總裝機2250萬千瓦、年過閘貨運量超1億噸,在2公裡寬的河段中布置32台巨型機組、5級雙向船閘和垂直升船機之餘,留給洩洪壩段的空間不足500米,工程總體布置難度空前絕後。

  為縮短洩洪壩段,王小毛會同工程技術人員創新性地提出了“深孔、表孔、導流底孔三層大孔口平面相間、高低重疊”布置型式,将洩洪壩段極限壓縮至483米,開孔率近50%,攻克了上遊約100萬平方公裡流域範圍内來水的洩洪消能問題,成功解決了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等多因素布置難題,為現如今展現在世人眼前的三峽工程總體布局奠定了基礎。

  2002年前後,“三峽大壩出現了大裂縫”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至有媒體宣稱“是人的手掌能伸得進去的裂縫”。

  一時間,外界謠言四起,矛頭直指三峽工程的質量安全問題。事實上,大壩所出現的裂縫縫寬僅0.1毫米~0.3毫米,是一般混凝土大壩的“常見病”,絕非外界傳言的那樣。

  “作為工程師,一定不能回避問題,不能推卸責任。”王小毛第一時間組織團隊對裂縫成因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并提出了适合于三峽工程“千年大計”的實施方案,成功地解決了大壩裂縫問題,化解了一場“危機”。

  在三期右岸大壩施工過程中,王小毛和團隊全面細緻地參與到大壩設計管理中,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溫控和防裂措施,創造出三峽大壩澆築混凝土400萬立方米未發現一條裂縫的奇迹,打破了業界“不可能不出現裂縫”的“魔咒”。兩院院士、三峽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組長潘家铮曾贊譽:“三期工程的實踐讓我們知道,大壩确實可以做到不裂。”

  三峽工程的成功建成,實現了我國水利水電技術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歸根到底,這離不開“水利人”的創新精神。“水利工程師的創新,是實實在在、立馬就要投入使用的,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王小毛堅定地說道。

  在幾十年的三峽征程中,諸如此類的工程創新不勝枚舉,如機組單孔小孔口進水方案、高壩深層抗滑穩定、臨時船閘大孔口封堵、巨型地下電站淺埋洞室穩定控制等等,都是超越規範和已有經驗的重大突破。正是這一項項的創新,鑄就了大國重器的橫空出世,才讓大江安瀾、百姓安居的夢想得以實現。

紮根旭龍:創新打造精品工程

  “金沙水拍雲崖暖。”正主持金沙江旭龍水電站勘察設計工作的王小毛更是不惜18年的光陰,誓要在這片荒涼之地建起一座水電豐碑工程,造福一方百姓。

  據了解,金沙江旭龍水電站是國家西電東送骨幹電源點之一,地處川、滇、藏三省交彙處,總庫容8.47億立方米,總裝機24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05億度。

  2004年,王小毛和他所率領的團隊出鄂入滇,成為第一批挺進旭龍開展勘察設計的隊伍。他們從迪慶州中甸縣城出發,翻過雪山,輾轉7個小時來到旭龍壩址,拉開了艱苦勘察設計論證工作的大幕。

  旭龍壩址區不僅生活環境困難,地質環境也極其惡劣,上午風和日麗,下午風沙漫天,滑坡、泥石流、崩塌落石等地質災害頻發,山頂海拔少則三四千米,高則五六千米,海拔高、含氧量低,工作難度極大。但對于敢打硬仗的王小毛團隊來說,越是挑戰嚴峻,越要迎難而上。

  沒有路怎麼辦?他與夥伴們一同開山架橋,在壩址兩岸陡峭的山體上各炸出三層勘察道路,在湍急的金沙江上橫架索橋,更是在金沙江上遊湍急的河流中成功實施了難度極大的水上鑽孔,為後續的勘察設計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主持旭龍水電站勘察設計期間,王小毛創造性地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風險預判、全要素智能調控”的智慧工程建設方案,打造工程數據中心和基于GIS+BIM的三維可視化展示平台,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為旭龍水電站建設全過程管理提供輔助決策。系統性地解決了高壩水力學洩洪消能、拱座穩定和變形、高邊坡穩定、幹熱河谷高拱壩溫控防裂、高壩高地震區抗震等西部水電開發的共性問題,取得了大量的創新成果,不斷推動水利水電工程行業技術進步。

  王小毛時常告誡身邊年輕的同事:“對于技術人員來說,工程現場就是戰場。”18年來,他長期奔波往返于旭龍水電站的路上,不管是宏觀的決策,還是細節的把關,他都深入工地,及時掌握現場情況,全力保障工程順利推進。“設計工作一定要腳踏實地,紮根現場,一切應以滿足現場施工需要為準則。”王小毛強調說。

  2022年6月,旭龍水電站獲國家發改委核準批複,成為長江保護法實施後長江流域上國家核準的首座大型水電工程。6月24日,旭龍水電站全面進入工程主體建設階段,從“藍圖規劃”到“現實畫卷”,旭龍終于“騰飛”。

管理密碼:創新驅動企業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着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強調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作為打造了三峽、南水北調中線等世界矚目工程品牌的水利水電勘察設計企業,長江設計集團全力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在工程實踐中不斷創新突破,深刻踐行着“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如何在新時代乘勢而上、再續輝煌?建設“研究型設計院”,是長江設計集團給出的時代答案。作為集團分管科技的總工程師,王小毛當仁不讓地挑起這份重擔,積極探索勘察設計企業創新發展之道。

  建設“研究型設計院”,沒有現成的标準與模式可參照,王小毛率領團隊在全國範圍開展了廣泛調研,走訪衆多優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組織召開員工座談會、專家咨詢會,充分傾聽吸納各方經驗和建議,最終建立起以科研平台和重大項目為依托,以首席科學家引領創新團隊開展技術攻關的創新體系。

  “科研不能脫離生産,科研與生産應該是相互促進、不可割裂的關系。”王小毛表示,“我們的科研,是要通過創新來解決工程中面臨的重大技術難題,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數字孿生水利,是王小毛和團隊當前探索的另一個行業“先行區”。

  國家“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出,要推動大江大河大湖數字孿生、智慧化模拟和智能業務應用建設。王小毛帶領團隊開展數字孿生流域和數字孿生工程的建設研究工作,率先完成了水利行業首個數字孿生工程——數字孿生嶽城水庫,并投入試運行。

  在王小毛的帶領下,集團數字孿生産品魚貫而出——數字孿生漢江流域、數字孿生丹江口、數字孿生三峽,正不斷給水利行業帶來新的飛躍……

  從業38年來,王小毛用責任和擔當,丈量出成為一名優秀工程師的距離,用守正和創新鑄就了一座座國之重器的榮光。

  如今,國家“江河戰略”正全面推進,水利水電事業正蓬勃向上,王小毛前行的腳步更加堅定有力。他正帶領這支水利水電“國家隊”,勇毅行進在祖國的大江大河,在祖國大地上繼續書寫無悔奮鬥的人生新篇。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