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勞模先進 優秀黨員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學天地
首頁 企業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勞模先進 正文

烏東德上“007”

來源:本站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19-04-27

烏東德上“007”

——記2019年全國工人先鋒号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設計院烏東德水電站大壩工程設計組

來源:長江水利網 作者:蔡倩 秦建彬 時間:2019年04月26日

近日,“996”加班現象正引起萬千網友熱議,即早上9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一周工作6天,工作強度極大。然而,在烏東德水電站工程建設現場,大壩工程設計組一直堅持着“007”工作常态:從一個淩晨0時到另一個淩晨0時,24小時在線提供現場設代服務,一周工作7天無休,充分保障設計質量。

熬最深的夜、挑最重的擔,攻最難的關、啃最硬的骨頭,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設計院水利水電樞紐設計研究院壩工一室13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烏東德水電站大壩工程設計組,自工程建設開工以來,充分發揮開路先鋒、示範引領、突破攻堅的作用,保障了現場各工作面的有序推進,為工程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沒人管的事,都是我的事”

金沙江,古稱黑水,意思是一片籠罩在黑茫荒蕪之中未被開發、神秘而不可知的水流地帶。

時光飛逝,印記永恒。曾經,這裡地勢高低懸殊、河水湍急兇險,“兩崖峻極若登天,下視此江如井裡”;如今,在金沙江畔,我國第4座、世界第7座跨入千萬千瓦級行列的超級巨型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

峭壁間築大壩,山腹中鑿廠房。幾千人同時作業、超60度壩址陡峭岩壁、89.8米的地下電站主廠房開挖高度……這一切都在不斷突破紀錄,夜以繼日地刷新着“世界之最”。

長江設計院是烏江德水電站工程項目的勘測設計總承單位,常駐工地近百人。為滿足現場設計服務需要,他們遠離家人,終日與漫天的灰塵、嘈雜的施工聲響、暗不見天日的洞穴相伴。

“沒人管的事,都是我的事。”烏東德設計代表處總工程師、壩工組負責人曹去修的這句“名言”,烏東德工程參建各方都很熟悉。烏東德水電站地質條件複雜,工程現場施工工作面多達40餘個,現場急需處理的工程技術問題千頭萬緒、數不勝數。以曹去修為首的烏東德壩工組總攬全局、攻堅克難,承擔了大壩、壩後水墊塘及二道壩、洩洪洞、K25岩溶斜井等主要建築物設計及現場服務工作,同時還主動承擔了很多專業分工不甚明确且條件複雜部位的設計工作,做到了事無巨細、萬無一失。

地質條件複雜是烏東德建設者們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烏東德是難得的好壩址,但條件依然非常受限,最好的地質地形都用在大壩上了。隻隔幾米,岩層岩質就完全不一樣了。”站在壩肩平台,曹去修指着大壩下遊幾米相隔處、岩土顔色變化明顯的邊坡介紹道,為了充分利用烏東德天賜的特高拱壩好壩址,同時處理好複雜地形地質條件對工程建築物的影響,他同烏東德項目設計團隊一道精打細算、“锱铢必較”,對樞紐建築物的布置方案進行了大量的比選工作,研究提出了“大壩核心、廠房靠岸、雙塘消能”的樞紐布置新格局。

“特高拱壩與地下廠房的絕對距離隻有70多米,這在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史無前例的。”曹去修說,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類似的技術難題還有很多,壩工組都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執行力,為烏東德工程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各項技術方案均得到業界專家以及業主的一緻認可。

“‘長’字頭的隊伍,就是金字招牌”

從昆明出發,坐車4個多小時才能到達烏東德水電站建設營地。雖然這裡仍在昆明市轄區内,但幹熱河谷氣候的烏東德毫無“春城”風範,看不出“人間四月天”的舒适與惬意,在4月便早早開啟了炙烤模式。壩區的高溫橙色預警是工地手機收到最頻繁的問候,38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早已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烤”驗。

“現在的環境比早期改善太多了,之前從昆明到營地起碼要9個小時。”曹去修在2003年結束構皮灘水電站的現場設計服務後,便馬不停蹄一頭紮進了烏東德水電站的前期設計工作。彼時的金沙江,山高路盡險,峽深壁千仞,浪急聲滔天。大自然的滄海桑田造就了這巍峨壯麗的群山大川、滔滔江河,但江河群山阻隔不了長江設計人堅忍不拔的意志。

山高無路,便劈開一條路;勘探機械上不去,就人扛馬駝;蔬菜匮乏,土豆下飯也行,晚上沒電,燃燭整理内業成為常态……憑着一股子韌勁,烏東德項目團隊克服了各種艱辛,把長江設計院“奉獻、團隊、創新、服務、實幹”的精神寫在了金沙江浪尖。

站上壩肩,挂在陡峭岩壁上“之”字形的壩後貼角攀爬梯,從壩頂一直延伸到基坑底部,簡易的安全護欄更是讓人心驚膽顫,往下望一眼更讓人覺得頭暈目眩。就是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這樣的工地環境中,壩工組組員們經常爬上爬下幾十上百米,去查看那些壁立千仞的高聳邊坡,爬上倉面查看混凝土澆築備倉、鋼筋綁紮、止水安裝以及灌漿管路布置等的情況,并及時指出不符合要求之處,身上的衣服總是被汗水浸濕又被太陽曬幹。

“不深入一線,不結合實際,就做不出一流的設計”“要多去現場,多與各方溝通,及時為工程排憂解難”“難題肯定有,但都是暫時的,辦法總比問題多嘛!”,這是曹去修以及壩工組骨子裡的共識和工作要求。

壩工組工程經驗豐富,有的同志參與過多個大型水電站項目,每個水電站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難點,沒有套路和先例可循,指标要求非常苛刻,技術上非常具有挑戰性,在烏東德水電站大壩工程建設中,壩工組開展了多項技術創新工作:采用新型拱壩設計理念,設計出了目前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級高拱壩;結合壩後水墊深厚、邊坡穩定可靠的特點,首次在高拱壩工程中提出“上部封閉自排、下部透水”的新型水墊塘結構并成功應用;系統分析了二道壩運用條件,提出了“運行期少抽排”的新型二道壩方案,極大方便了運行期管理及維護……他們,用實際行動為新時代的“大國重器”注入了創新基因。

“并不隻是壩工組這個小團隊特别冒尖、不隻是烏東德設計團隊有多領先,長江設計院乃至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大集體,整體水平能力都齊頭并進。可以說‘長’字頭的隊伍,就是金字招牌!”長江設計院副總工、烏東德項目設計總工程師翁永紅說,從水利工程補短闆、水利行業強監管到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戰線上,長江設計院都為确保大江安瀾、抓好生态修複、推動綠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參建烏東德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4月2日,記者在烏東德水電站大壩工程施工現場看到,沖毛、備倉、澆築、振搗……整個施工作業面有條不紊,秩序井然。截至目前,澆築最高的壩段已達高程900餘米,大壩“長高”近200米,距離澆築到頂僅剩70餘米。

在微博、抖音上搜索“烏東德”,跳出來一系列工程建設的恢宏航拍視頻,伴随着網友熱評:“史詩級建設工地”“中國不愧基建狂魔,真是好樣的”“像科幻小說一樣的現場”……看着一系列評論,壩工組組員們都與有榮焉:“參建烏東德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是身為一個水利人的驕傲。”

“2019年是烏東德水電站蓄水發電的決勝之年。工程将迎來導流洞下閘封堵、大壩擋水、中孔過流等重要節點。工程進度加快,現場設計服務也得随時跟上。”壩工組王英奎博士告訴記者,恰逢澆築大壩中孔施工關鍵時期,壩工組13人中就有9人來到設代前方趕制施工圖。一年在工地上超過300天的才20歲出頭的“小鮮肉”們、3位巾帼不讓須眉的女将、上午剛從工地察看現場歸來的博士後,大家都聚在辦公室讨論方案。他們擁有令人羨慕的學識和工作,本可以在舒适的環境中工作生活,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艱苦封閉的烏東德工程一線,用智慧和汗水繪就令人動容的青春畫卷。“事實上,我們中的許多同志為此付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放棄了家庭生活幸福,未能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壩工組周華博士說,對于妻子和孩子,他直言“非常虧欠”,“但是做這一行,是職責和責任所在。”

“隻後悔加入烏東德項目太晚,在這裡大師雲集、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加入壩工組不久的王占軍、陳東斌和李晶記得設代處的專家們總是有問必答;在平時工作探讨中,每次提問專家們都認真詳細解答,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傳遞給年輕人。他們從不獨斷專權,不是簡單地用工程經驗武斷地否定年輕人的方案,而是給年輕人充分發揮的舞台,并适當地提醒指導。

正如翁永紅所說,“烏東德工程是長江委繼三峽和南水北調之後最大的水電樞紐工程,凝聚了長江委老中青三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時代給了我們這樣的機遇。”翁永紅這樣解釋,“正是因為國家發展了、強大了,有能力來做這些事情了,我們才有了學習、展示、見證的機會。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那就要把所有本事都拿出來!”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江河作證,大壩作證,長江委薪火相傳的故事在烏東德不斷續寫,年輕一代正與大壩共同成長。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