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苑

勞模先進 優秀黨員 巾帼英雄 青年标兵 文學天地
首頁 企業文化 [break] 精神家苑 勞模先進 正文

湖北省五一勞動模範:鄧越勝

來源:本站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18-05-19

鄧越勝,男,1965年10月生,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參加工作三十年來,一直從事水利與交通交叉學科的研究和設計工作。他虛心鑽研,參與負責湖北清江隔河岩升船機、高壩洲升船機設計中,突破技術難點,為世界最大的三峽升船機做好了技術探路;他敢于挑戰,負責設計的三峽覃家沱特大橋,安全通過660噸重的電站機組裝備,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載重橋;他勇于創新,主持研發堤路結合關鍵技術,并應用于一系列的工程實踐中,實現了水利與道路交通的完美結合,特别是其負責設計的丹江口環庫公路被人民日報評為全國十大最美公路之首,為建設美麗湖北貢獻了智慧。

獲得了近十項省部級科技獎勵,并入選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先後被授予長江設計院勞動模範、武漢市重點工程“優秀建設者”、長江水利委員會重大成就獎等榮譽。

虛心學習,刻苦鑽研,快速成長為技術骨幹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剛剛參加工作的鄧越勝,被安排進入了湖北清江隔河岩水利樞紐升船機設計組。隔河岩升船機為三峽升船機的中間試驗機,規模為300噸級,提升高度122米,分二級提升,就當時國内外技術水平而言,該工程極具挑戰性。在工程設計總體負責人的指導下,鄧越勝虛心向各方面技術專家請教,克服了技術規程規範體系不全、國内外同類工程技術資料匮乏等各種困難,放棄大量業餘時間,一心撲在技術研究工作上,和同事們一起順利地完成了“七五”、“八五”科技攻關任務,提出了合理可靠的塔柱、通航渡槽的結構布置和施工方案,為三峽升船機技術研究提供了成功案例。鄧越勝也在該工程的技術研究和設計工作實踐中,快速地提升了自己的業務能力,成為通航建築物結構專業的技術骨幹,從而也為自己在接下來負責清江高壩洲水利樞紐升船機結構專業研究與設計墊定了堅實的基礎。

敢于挑戰,以科學的技術、嚴謹的作風保障工程安全

三峽工程開工後,鄧越勝同志開始負責三峽覃家沱特大橋設計與研究工作。覃家沱特大橋位于三峽船閘下遊引航道上,是三峽電站左岸機組安裝運輸的必經之路。電站水輪機單件重450噸,加之吊具和平闆運輸車的重量,過橋設計荷載達到了660噸,居亞洲第一。普通橋梁在此重載下,将猶如棉花糖一般被壓塌。由于受到橋下通航要求的限制,大橋主跨不能小于130米,技術難度非同一般。鄧越勝同志不畏艱難,勇敢地接下任務。他借鑒國内雙線鐵路重載橋的建設經驗,研究提出了三跨連續剛構橋的橋型方案,同時又根據現場地形制約條件,沒有采用常規的雙壁墩結構,創新地研究采用了抗彎剛度相對較小,抗壓剛度較大的單柱圓端條形實體墩,有效地減小了橋梁縱向剛度,降低了溫度及收縮徐變産生的内力。

作為橋梁設計負責人,在橋梁施工階段,他主動放棄節假日,全程蹲守,跟蹤分析現場的施工荷載、混凝土彈模、預應力摩阻損失等關鍵參數,及時調整每節段箱梁的預拱度和預應力束控制張拉應力,以嚴謹細緻的作風、對工程負責到底的态度,确保工程質量。覃家沱特大橋建成後,三峽左岸電站14台機組的所有重件設備已安全通過。

勇于創新,為建設美麗湖北奉獻智慧

三峽工程建設接近尾聲後,鄧越勝同志的工作重心轉移到與其他水利工程相關的交通工程的設計與研究工作。他敏銳地覺察到,城區江河堤防的防洪功能非常重要,但忽略了城市交通和水文化景觀的需求,大中城市往往在堤防後面建有一條城市主幹道,這樣既占用了大量土地資源,也因為堤頂高于路面,堤防如一道城牆阻隔了人與水的交流。他認為,堤防和道路雖然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工程,但如果有一個統籌的技術方案,兩者是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的,把防汛、城市交通、水文化景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于是,他自發地組織水工、水文、道路、岩土工程等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堤路結合關鍵技術”課題研究。曆經兩年左右的時間,研究解決了堤路結合方案中路基防滲、軟基處理、路基不均勻沉降問題,以及河道疏浚吹砂填築路基的技術思路。堤路結合的規劃設想和主要的研究成果,已在鄧越勝負責設計的漢口江北快速路和其他一些工程中得到應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的丹江口環庫公路被人民日報評為全國十大最美公路之首。

目前,鄧越勝正在負責規劃設計長江主軸左右岸大道,以及鄂州、黃石等城市的沿江道路,盡心盡力地用他的發現和創新,給市民帶去更美好的生活,樂于為建設美麗湖北盡到一個專業技術人員的義務。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