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概覽 水利搶險 援建地方 回饋社會 安全生産 國際援助
首頁 社會責任 [break] 援建地方 正文

情系長江源——記長江委援藏幹部滕建仁林學鋒

來源:本站原創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07-10-17

本報記者 傅菁 特約通訊員 萬會斌

滕建仁和林學鋒分别是水利部第九期援藏組組長和長江委第三期援藏組組長,他們在西藏的經曆有着較強的代表性。在援藏工作中,他們情系雪域高原,不畏艱苦、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诠釋着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和團結、奉獻、科學、創新的長江委精神。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滕建仁和林學鋒,走進他們刻骨銘心的記憶。

一到墨脫,連續多日徒步翻雪山的疲憊,就被眼前的場景完全化解,心裡流淌的隻有感動

穿着藏服的牧民,捧着潔白的哈達,為喝上自來水載歌載舞,離開西藏回漢的很長時間裡,滕建仁腦海裡仍然常常不由自主地出現一些零碎的片段,3年的援藏生涯在他的生命曆程中刻下深深的印記。

滕建仁,水利部第九期援藏工作組組長。2004年到2007年,任西藏水利廳副廳長,就像心中的一幅刺青,着色所用的顔料,有責任、有擔當、有割舍、有奉獻,而用來消毒止痛的,則是層層疊疊的感動。

我一直珍藏着那些記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滕建仁小心翼翼地打開他緊鎖的記憶庫,那些與神秘雪域有關的記憶是那麼地鮮活。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那樣的場景,當那些淳樸的藏民,用淳樸的方式向我表達他們的感情時,我覺得隻有盡我所能地多為他們做事,才對得起他們的信任。

2005年4月,世界屋脊上的冰雪剛剛消融,是當地開山的日子。為了一個叫墨脫的縣建水電站的問題,滕建仁要當地現場查勘,以求解決老百姓一直以來用不上電的難題。

墨脫縣位于雅魯藏布大峽谷,全縣僅9000人,地質環境惡劣,沒有電,沒有路,幾乎與世隔絕。就在滕建仁啟程去墨脫的前一天晚上,自治區分管主席找到他說,那裡太危險,你就不要去了吧。滕建仁婉言謝絕領導的愛護,執意要去現場看看。4月30日,他帶着有關技術人員啟程了。

坐了2天長途車後,滕建仁被嘎龍雪山擋住了去路。嘎龍雪山海拔約4300米,山高1000多米,要翻越此山,需要徒步三四天。在開山時節,冰雪融化,極易發生雪崩和冰層塌方,而墨脫就在雪山的那一邊。

在向導的帶領下,滕建仁一行開始翻越雪山。“那種痛苦是一輩子都沒有經曆過的。”談起當時的感受,滕建仁沒有一點隐瞞當時的想法,“上山後,我真是特别後悔,因為高寒缺氧,我有種窒息的感覺,胸口一陣陣發緊,喘不過氣來。我當時甚至想打道回府。”當然,這種想法隻是一瞬,歇下來喘口氣後,他們繼續翻山。當天晚上,他們到達波密縣,十幾個人擠在一間十幾平方的小房間裡,滕建仁冷得幾乎徹夜未眠。連續4天,他們每天早上3點多起床,5點開始趕路,每天行程30多公裡才有宿營的客棧,而路上聊以充饑的就是那隻生牛腿和青稞面。

“走在山間的小道上,踩着淹至胸部的積雪,精神總是高度緊張,經常能看見大塊的雪團和融化的冰塊從頭頂掉下去,飕飕的,随即消失在懸崖中,我身上就會驚起一身冷汗。”在這樣的環境中艱難前進了4天,滕建仁已接近崩潰。

終于,墨脫到了!“墨脫”這兩個字就像一種信念,在那幾天一直支持着滕建仁。而在這裡,滕建仁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一股濃濃的感動彌漫在他心裡,氤氲在他眼裡,化解了他連日來徒步翻山的疲憊。

墨脫縣城很小,整個縣城隻有一條柏油路。我剛進縣城,就看到主幹道的兩邊站滿了身着民族服飾的藏族同胞,一張張浸漫着高原紅的臉上,投射出一股股充滿期待的眼神。他們每個人手裡都拿着潔白的哈達,捧着酥油茶,歡迎我的到來。而墨脫縣縣長,一路小跑着過來,緊緊握着我的手,嘴唇顫動着,不停地重複着兩個字“謝謝”。

看到這樣的場景,誰能不為之動容!滕建仁心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摸清了墨脫複雜的地質情況,促使水電站工程最終順利上馬,9000墨脫人民即将告别沒有電的曆史。

西藏人民最需要的是能實實在在為他們幹事的人,設身處地的為他們着想,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而長江委的援藏幹部,是最受歡迎的

林學鋒,長江委第三批援藏小組組長,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任西藏昌都地區水利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談及援藏的經曆,他說:國家為什麼要派幹部援藏?因為西藏的發展需要援助。西藏人民最需要的是能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人。而長江委的援藏技術幹部,就是他們最歡迎的。

2005年春節,為了編制昌都地區十一五規劃,林學鋒放棄春節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利用冬閑時間,下鄉鎮、跑昌都地區職能部門,收集第一手資料。那個春節,他和當地幹部群衆一起,完成了昌都地區水利發展十一五規劃報告的編撰工作。為昌都地區今後十年水利工作建設的穩步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此,昌都水利局得到了昌都行署50萬元的行政補助。

談起在援藏期間所做的工作,有件事讓林學鋒深感自豪。2005年12月,古水電站的審查會在芒康召開。林學鋒和昌都地區常務副專員李迎春一起去參加。該電站建在瀾滄江幹流,電站壩高300米,如果電站建成,會将西藏的2個旅遊景點淹沒,對當地的環境也有較大影響。這對西藏人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但是,當地幹部又不能從技術層面來反映修建電站的不利因素。在審查會上,林學鋒第一個發言,從一個電站設計專家的角度對電站建設提出質疑。最終,他絲絲入扣的解釋說服了審查會專家組,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最終決定把水電站降低為200米。林學鋒因此成為了當地藏民心中的英雄。

還有一件事,林學鋒一直記憶猶新:2005年剛到西藏不久,林學鋒和時任昌都地區水利局辦公室主任的胡春平了解到,在昌都地區巴樹縣有一個叫甲東村的地方,因為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當地村民至今還過着從山溝取水,點酥油燈照明,靠牛糞取暖的原始生活。他們經數次現場查勘後,決定在當地建個小電站,并從山上引泉水進村,解決村民用水用電難的問題。

随後,他們一次次進村,為電站選址,架設引水管道。2006年7月,電站和引水工程同時建成,甲東村沸騰了!工程驗收當天,當林學鋒和胡春平趕來時,甲東村像過節一樣,村民都穿着鮮豔的藏服,拿出自己珍藏的青稞酒,載歌載舞歡迎他們的恩人。此情此景,讓他們深為感動,藏族同胞的這份感激,不僅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更承載着藏漢兩族人民深厚的情誼!

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長江委第三期援藏組的同志時刻牽挂着當地困難的群衆。在木協縣實施一項人飲工程時,林學鋒和長江委第三期援藏組成員、時任水利局質檢站副站長的譚宜軍認識了當地一個叫頓珠巴姆的小女孩。因為貧困,正讀初一的她面臨着辍學。譚宜軍等三位援藏幹部立即傾其所有,拿出3000元錢,交給了小姑娘,囑咐她一定要返回學校,繼續讀書。今年7月,在他們即将離開西藏的時候,頓珠巴姆打電話告訴他們,她剛剛考上了昌都地區最好的高中。這樣的事情并非個例。據統計,在西藏的2年多時間裡,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