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概覽 水利搶險 援建地方 回饋社會 安全生産 國際援助
首頁 社會責任 [break] 援建地方 正文

【援藏特别報道】在“世界屋脊”的日子

來源:本站原創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05-05-24

人民長江報記者 陳松平 傅 菁

“藍藍的天上白雲朵朵,美麗河水泛青波,雄鷹從這裡展翅飛過,留下那段動人的歌”一曲《家鄉》,道出了藏族歌手韓紅剪不斷的思鄉情,更把神秘的西藏演繹得如夢似幻,令人神往。

被譽為“世界屋脊”的西藏,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經濟社會相對落後,幫助西藏地區水利事業的發展,長江委責無旁貸、一馬當先。根據水利部的統一部署,長江委對口援助西藏昌都地區,2001年,長江委配合水利部第八次援藏工作組向昌都派出援藏人員2名,2002年至2003年,又陸續派出兩批共15名對口援藏人員。

雪域高原的生活,給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專家留下了哪些難忘的記憶?長江委人為發展西藏地區水利事業留下了什麼?近日,《人民長江報》記者采訪了長江委援藏工作組部分成員,深切感受到他們不為人知的“另類”生活。

汗撒康巴地

昌都地區位于西藏東部,地處橫斷山脈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一直是藏東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

從吞江吐漢、繁華熱鬧的大武漢,來到空氣稀薄、交通不便的雪域高原,長江委援藏專家最先碰到的問題就是高寒缺氧。這種感覺,對于生活在平原的人來說也許很陌生,但對于他們,卻是一輩子都刻骨銘心的記憶。

2002年10月18日和2003年12月7日,兩批同樣來自長江委的援藏人員,自邦達機場開始,便有了同樣的遭遇:心慌、胸悶、喘不了氣。每個人都逃脫不了這樣的反應,有的甚至一直持續到援藏結束回家。

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談起在西藏的經曆,每位援藏專家都滔滔不絕。從高原反應到簡陋的住所,從因為寒冷而整夜失眠到經常性的停水停電,從汽車擱淺在懸崖上到被泥石流阻隔幾天幾夜這些一般人不太可能遇見的事情,在他們身上發生得太過頻繁,竟然已成了他們的習慣。

初到昌都地區水利局的駐地,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排低矮簡陋的平房,這就是他們的宿舍。說是宿舍,其實也就是幾間四處透風的小屋子,每間房有13平方米,住3個人。

才住進去,問題就來了。寒冷是他們最大的威脅。由于海拔高、晝夜溫差大,那裡的夜晚溫度一般都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風一吹,幹冷幹冷的,加上房間窗戶的玻璃都不完整,晚上身上壓三四床被子都沒有熱氣。不停電時還可以用電爐取暖,如果碰上停電,隻能睜着雙眼捱過漫漫寒夜。

老鼠的騷擾也讓他們不勝其煩。因為窗戶有缺口、門下有縫,老鼠可以“大搖大擺”地進出。入夜,老鼠的“聯歡會”經常讓他們膽戰心驚,總是把被子緊緊地裹在身上,以免老鼠一不小心鑽進了被窩。有一次,陳敦科被老鼠鬧得睡不着,半夜起床趕老鼠,結果第二天白天上班後,抽屜裡的核桃被老鼠咬開,吃光了核桃仁,還把核桃殼拖到了他的被子裡。

停水的日子更是難熬。由于寒冷,那裡的12月到1月基本上是沒有自來水的。整個水利局大院僅有的一個水龍頭,此時就會罷工。要用水,隻能到山上的藏民家裡挑!有天晚上,一位同志想上廁所了,在上山提水回來時,被一塊石頭絆了一下,冰涼的水從他的腰部淋下來,凍得他打了一夜的哆嗦。

這些,長江委援藏專家都忍受了。他們滿懷着對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克服高寒缺氧、飲食起居條件差等諸多困難,秉承特别能團結、特别能戰鬥、特别能奉獻、特别能忍耐的老西藏精神,發揚團結、奉獻、科學、創新的長江委精神,為西藏地區水利事業的發展貢獻着自己的能量。

為指導水利工程建設,援藏專家常常深入工地現場,甚至放棄春節、藏曆新年的休假駐工地達120天之久。面對工程技術問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質災害并不可怕,在極度封閉的環境下,最可怕的是與外界僅有工程車、生活供應車帶來的點滴信息。如此貧乏的精神生活,當地幹部稱工地三個月,定要變傻兒,我們的援藏成員吳曉軍,自上高原後就沒休過假,399個日日夜夜裡,他行程兩萬多公裡,足迹遍及昌都地區的每一個縣。為檢查一處人畜飲水工程點,他騎着馬走了6天,還遭遇過車禍、狗咬許多偏遠工程項目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

2003年7月23日,援藏人員參與對江達縣同普鄉洛德村一人畜飲水工程點進行驗收,該項目點離當地最近的公路有13餘公裡,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馬匹。第二批援藏專家工作組組長李錦秀回憶當時的情景時感慨萬千:七八個小時都呆在馬背上的滋味真是難受啊,一路的颠簸,讓人渾身都像散了架似的。可是當工程驗收完後,村民們獻上哈達、老人雙手合什把我們當菩薩一般敬重、人們自動組成隊伍送我們長達7公裡的路程時,我們被深深感動了,一種成就感與責任感油然而生!李錦秀介紹說,這樣的情景、藏族同胞的禮遇,他們每到一地都有深切的感受,援藏工作使他們真正理解了萬丈深淵、馬失前蹄、如饑似渴、雪中送炭的真切含義。

所經所曆、所見所聞更加增加了長江委援藏專家的信心和激情。第一期援藏工作即将結束之際,在受援方希望能夠再留昌都一年,而還沒有征求家人同意的情況下,李錦秀又開始了第二個年度的援藏曆程。

才智獻三江

昌都地區由于自然環境條件較惡劣、山高谷深、垂直落差大,社會經濟發展落後。而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又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發展。面對任務重、技術人才奇缺的現狀,長江委根據水利部的統一部署開展對口援助工作。

長江委援藏專家不僅為昌都人民帶去長江委人的一片深情,同時還帶去中央的治水方針和新的治水思路,為新世紀西藏水利的發展播下了思想的種子。在援藏的一年多的時間裡,長江委援藏人員以高效務實的工作,為當地水利部門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長江委第一批援藏專家工作組組長何英傑剛去昌都不久,就遇到了這樣的事:縣裡在施工單位僅完成10%的任務時,就付給對方60%的工程款項,施工單位拿到錢後,就開始拖拖拉拉,偷工減料。此時縣政府對該施工方已沒有有效的約束手段了,一籌莫展。何英傑知道此事後,立即向該施工隊挂靠的公司行文交涉,最終使得該公司向業主妥協,妥善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鑒于當地的規劃建設管理不太規範,援藏技術幹部協助完成昌都地區第三批光明工程項目8座小水電工程、芒康、江達兩縣城防洪堤工程、貢覺縣馬渠河灌區工程的招标工作;參與小水電站、灌區、防洪堤農網改造等工程項目的設計、設計變更的審查;參與拟建水利工程項目的現場複合和在建工程項目的建設管理檢查;策劃并落實長江科學院與昌都地區水利局共同組建昌都地區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全面負責昌都地區水利局十一五水利發展規劃;對昌都地區48個在建水利工程設計變更及追加工程投資審查。

2002年的昌都地區水利局,全局隻有一台電腦,并且沒有一個人會用。援藏人員去後,培訓出一批計算機網絡管理人員,并且在長江委的資助下,全局每人都有了一台電腦。同時,援藏的網絡技術人員指導并完成昌都地區水利局新辦公樓網絡結構化布線,制作了昌都水利網網頁,使局網絡的更新由過去的靜态變為可以動态更新,建立了自治區地區級水利系統、昌都地區地直機關第一個局域網站。

有一天晚上,昌都地區水利局正在使用的電腦網絡突然崩潰,急壞了網絡中心的援藏工程師譚華。他用盡了各種常規方法,都沒有找出任何問題。此時已是晚上11點多鐘,室外氣溫零下20多度,最糟糕的是,那時突然停電了。他在機房點着蠟燭仔細檢查每一根連線,同樣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在來回幾百米地跑過幾遍,檢查了兩頭的端口之後,已經是淩晨3點了。後來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他想到,網絡線路經過幾家住戶的房頂,是不是在這中間出現的問題?好不容易熬到天剛明,他披上衣服就爬到房頂去逐一檢查。在一戶人家的煙囪上,他終于發現電線被煙囪冒出的熱氣烤焦了。他回去拿起工具,馬上開始換線。早上上班的時候,網絡又像以前一樣通暢,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也在無形中影響了當地的職工,職工們的責任心漸漸增強。昌都地區分管水利的副專員李迎春說:我們西藏、我們昌都需要的就是像長江委這樣的援藏幹部,有了你們的工作我們就放心,有了你們的奉獻我們心裡才塌實。

昌都地區水利局規建科副科長袁玉豔在臨别贈言時對李錦秀說:兩年多來,與你和何工(何英傑)一起共事,雖然你們沒有手把手的教授,但學到了學校和幾年工作中沒有學到的東西,受益匪淺。該局藏族工程師帕巴更堆這樣評價長江委援藏人員:長江委援藏幹部實在、實用!

雪域矗豐碑

素有千山之宗,萬水之源之稱的西藏,擁有排在全國前列的水資源,但西藏水利如同其他行業一樣,因曆史與地理的原因無法加入全國經濟大循環而仍處于相當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