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特别關注 企業新聞 媒體聚焦 企業公告
首頁 新聞中心 [break] 媒體聚焦 正文

【河北日報】數字孿生嶽城水庫,大顯身手!

來源:本站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23-08-07

由長江設計集團自主研發的全國首個數字孿生工程系統——數字孿生嶽城水庫,在今年汛期防洪調度中表現卓越。7月29日至8月1日,河北邯鄲迎來強降雨,平均降水量達198毫米,河北日報記者深入重要防洪屏障的嶽城水庫實地調研走訪獲悉,近幾日的入庫洪峰數據與孿生水庫的預報數據基本符合,洪水曆時及洪量預報得到初步驗證,數字孿生水庫防洪“四預”和工程安全“四預”得到了實戰檢驗,助力水庫管理者科學決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河北日報報道全文如下:

7月29日淩晨起,邯鄲遭遇持續強降雨,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局地出現特大暴雨,截至8月1日16時,該市平均降水量達198毫米,其中武安市達294毫米。

作為重要防洪屏障的嶽城水庫,總庫容13億立方米,是國家大Ⅰ型水庫,其安全運行不僅關系下遊冀魯豫三省20餘個市1000多萬群衆的正常生活,還直接關乎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南水北調中線等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8月1日,記者來到位于磁縣嶽城鎮的嶽城水庫進行了實地探訪。

從水庫進水塔平台,乘坐直達電梯,按動“-1”按鈕,14時許,記者随同水庫水文水資源管理中心主任趙建勇及他的幾位同事來到洩洪洞廊道。“雖然是負一層,但距離剛才的平台高度落差達36米,相當于十幾層樓高。”洩洪洞廊道内,呼呼的風從耳畔吹過,趙建勇和同事們分組忙碌起來。

嶽城水庫共有9孔洩洪洞,因此,廊道内對應分布着9台閘門啟閉機。進入防汛關鍵期以來,嶽城水庫管理局加密了對重要設備的巡檢頻次。

“設備巡檢由原來每周一次改為每天一次,兩人一組,重點查看啟閉機鋼絲繩有無運行隐患、油位是否正常。”在4号閘門啟閉機前,趙建勇擰開油位閥,仔細觀察油位刻度并做好記錄。

“受近幾天持續強降雨影響,7月29日16時水庫開始預洩洪,目前洩洪流量為120立方米/秒。”趙建勇說,設備運行狀況直接關系洩洪安全,不能有絲毫馬虎。大約半小時後,9台閘門啟閉機巡檢完畢,結果顯示:全部設備運行正常。

回到進水塔平台,趙建勇和同事們又沿着大壩開始分段步巡,重點查看壩體有無塌陷。“雖然現在有了視頻監控系統,但步巡仍不可少,巡查必須細之又細,絕不能放過任何一處安全隐患。”55歲的趙建勇已在嶽城水庫工作了30多年,入汛以來,他堅持每天帶隊巡查。

“水位:139.23米;入庫流量:669立方米/秒,出庫流量120立方米/秒……”15時許,嶽城水庫防辦電腦顯示屏上,實時呈現着水庫運行相關數據。工作人員蔡秀峰介紹,嶽城水庫作為漳河幹流出山口處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近年來面臨防洪業務信息系統建設薄弱、工程安全監測自動化程度不高等短闆。

2022年5月,嶽城水庫管理局數字孿生嶽城水庫系統投入使用,通過完善防洪“四預”功能、大壩安全監測自動化基礎設施,大大提升了水庫信息化管理水平,初步實現了防洪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一體,為漳衛南運河流域防洪“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提供了支撐。

“孿生水庫就是利用信息技術把自然界中的水庫建成三維仿真數字水庫,通過集合水庫空間水文基礎數據信息,實現數字工程和物理工程同步仿真運行。”蔡秀峰輕觸鼠标,系統首頁直觀展示出嶽城水庫主壩、副壩、溢洪道、洩洪洞工程的數字孿生效果,并實時展示水庫概況、庫容和監測信息等基礎數據。

如何既最大限度攔洪削峰、緩解下遊防洪壓力,又确保水庫運行安全,孿生水庫在助力水庫管理者科學決策方面大顯身手。蔡秀峰介紹,近幾日的入庫洪峰數據與孿生水庫的預報數據基本符合,洪水曆時及洪量預報得到初步驗證。今後,他們将進一步完善孿生水庫防洪“四預”、工程安全“四預”、水資源管理調配等功能,讓水庫管理更智慧。

“根據近期氣象預報和上遊水情監測,目前嶽城水庫入庫洪水趨于消落,整體可控。”水利部海委漳衛南運河嶽城水庫管理局副局長莊仲蒙表示,下一步,将及時關注上遊汛情演變趨勢,加強會商研判,通過“人防+技防”,加強工程巡查、設備運行監測和維修養護,确保防洪安全。(完)


備注:數字孿生嶽城水庫是以物理水利工程為單元、時空數據為底座、數學模型為核心、水利知識為驅動,對嶽城水庫物理水利工程全要素和建設運行全過程進行數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預演,與物理水利工程同步仿真運行、虛實交互、叠代優化,實現對物理水利工程的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優化調度的新型基礎設施,構建防洪和水資源調配“四預”、安全監測、生産運營管理、巡查管護、綜合決策支持的應用體系,實現數字嶽城與物理嶽城的要素精準全映射和同步仿真運行,嶽城水庫工程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