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特别關注 企業新聞 媒體聚焦 企業公告
首頁 新聞中心 [break] 媒體聚焦 正文

【新華網】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寫在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建設之際

來源:本站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22-07-07

7日,引江補漢工程正式開工。

從長江三峽水庫庫區取水,穿山引水194.8公裡,抵達丹江口水庫下遊的漢江安樂河口,引江補漢工程聯接起三峽工程與南水北調工程兩大“國之重器”,進一步打通長江向北方輸水通道。

引江補漢工程開工,标志着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建設拉開帷幕,國家水網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建設啟幕

7日上午10時28分,丹江口水庫下遊約5公裡處的漢江右岸安樂河口,工地上的挖掘機、渣土車等大型機械開始穿梭轟鳴。



這是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庫景色(2021年5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由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負責建設運營的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後續工程的首個開工項目,可研批複靜态總投資582.35億元,設計施工總工期9年。

“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後續水源,從長江三峽庫區引水入漢江,輸水線路總長194.8公裡,其中輸水隧洞長194.3公裡,為有壓單洞自流輸水。”南水北調集團董事長蔣旭光說,工程建成後,将增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調水量,同時可向漢江中下遊、引漢濟渭工程及沿線補水。

引江補漢工程由輸水總幹線工程和漢江影響河段綜合整治工程組成。由于引江補漢工程的出水口在丹江口水庫壩下,三峽庫區的水并非直接北調,而是通過提高漢江流域的水資源調配能力,增加中線北調水量。漢江影響河段綜合整治工程,主要便是對丹江口水庫壩下約5公裡河段進行整治。


這是7月7日拍攝的引江補漢工程開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對于引江補漢工程,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鈕新強列舉了6個“最”:我國在建長度最長的有壓引調水隧洞;我國在建洞徑最大的長距離引調水隧洞,等效洞徑10.2米;我國在建引流量最大的長距離有壓引調水隧洞,最大引水流量212立方米每秒;我國在建一次性投入超大直徑隧道掘進機施工最多的隧洞;我國在建單洞開挖工程量最大的引調水隧洞;我國在建綜合難度最大的長距離引調水隧洞,最大埋深1182米。

“工程輸水總幹線沿線地質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是我國調水工程建設極具挑戰性的項目之一,工程将促進我國重大基礎設施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鈕新強說。


這是7月7日拍攝的引江補漢工程隧洞出口。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工程區地處山區,溝壑縱橫,山高林密,工程野外勘測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找到了最佳線路通道,最大限度地避開了極易導緻隧洞災害的強岩溶區和規模巨大斷裂帶。”長江設計集團高級工程師賈建紅說。

引江補漢工程項目法人南水北調集團江漢水網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必華表示,為應對這些工程技術難題,南水北調集團江漢水網公司開展了廣泛的工程調研,積極組織科研攻關,加強技術裝備研究,加強超前地質預報研究,為提前處理風險隐患提供保障,開展灌漿材料和工藝研究,化解大埋深、高水壓帶來的風險,推進安全建設。

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司長李勇表示,水利部将督促指導項目法人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保證工程建設質量,深入推行施工過程标準化管理,切實把引江補漢工程建成安全、放心、優質工程。

“大水盆”聯手“大水缸”:聯接三峽工程與南水北調工程兩大“國之重器”

引江補漢工程為何此時開工建設?鈕新強告訴記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态效益。随着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中原城市群發展等的推進,以及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持續深入開展,受水區供水水源結構不盡合理、區域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相對不足的矛盾将進一步凸顯。

與此同時,受上遊來水形勢變化及漢江流域用水需求增長的影響,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穩定供水的能力亟待提升。引江補漢工程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後續水源,将聯通三峽水庫“大水缸”和丹江口水庫“大水盆”,把三峽工程與南水北調工程兩大“國之重器”緊密相聯。


這是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拍攝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2022年6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王罡 攝)

長江三峽水庫是我國的戰略水源地,也是長江流域的“大水缸”,多年平均入庫水量超4000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相應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水量充沛且穩定。

丹江口水庫是漢江流域的控制性骨幹工程,是我國跨流域調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更是漢江流域的“大水盆”,多年平均入庫水量達374億立方米,總庫容295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70米以下調節庫容161.2億立方米,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唯一水源地。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以北的于家莊村附近,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與高鐵、公路交織(2021年5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引江補漢工程實施後,中線北調水量可由一期工程規劃的多年平均95億立方米增加至115.1億立方米。兩大水庫聯合構成我國重要的戰略水源地,可連通長江、漢江流域與華北地區,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進一步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李勇說。

與此同時,引江補漢工程還将為引漢濟渭實現遠期調水規模創造條件。漢江上遊引漢濟渭工程年均引水量可由近期的10億立方米增加至15億立方米,有效保障關中平原供水安全。

此外,引江補漢工程實施後,每年可向漢江中下遊補水6.1億立方米,工程輸水沿線補水3億立方米,大幅提高漢江流域及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

生态優先,人水和諧:打造綠色調水工程“名片”

在引江補漢工程建設過程中,如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蔣旭光表示,南水北調集團将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減緩或消除對生态環境的不利影響,力争把這一工程打造成綠色調水工程的“名片”。


建設中的引漢濟渭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2022年4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在規劃設計階段,已明确輸水總幹線以隧洞形式下穿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生态敏感區,盡可能減少對生态敏感區的影響。同時,研究提出優化施工方式、生境修複、優化調度、水環境治理等各種環境保護措施。

在工程建設階段,建立生态環境管理體系,将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産使用的環境保護制度,并對各項環保措施的有效性開展跟蹤監測,推進各項生态環境保護舉措落實。

鈕新強認為,引江補漢工程建成後,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效益,增加北調水量,提高中線受水區供水保障能力,緩解京津冀等華北平原水資源短缺與經濟社會發展、生态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引江補漢工程建成後,每年可向漢江補水6.1億立方米,将改善漢江水資源條件,緩解漢江中下遊面臨的生态環境壓力。”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胡甲均說。

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表示,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後續工程的首個開工項目,南水北調工程下一步将繼續深化東線、西線工程前期工作,推動工程開工建設。通過南水北調後續工程規劃建設,進一步打通南北輸水通道,築牢國家水網主骨架、大動脈,全面增強國家水資源宏觀配置調度的能力和水平。

據了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經各方深入研究論證,南水北調後續規劃建設總體思路進一步明确。有關方面正在穩步推進相關工作落實,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文字記者:劉詩平、李思遠

視頻記者:季曉莊 潘志偉 李思遠

海報設計:錢程

新媒體編輯:王浩程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