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特别關注 企業新聞 媒體聚焦 企業公告
首頁 新聞中心 [break] 媒體聚焦 正文

【新華網】長江大保護生态答卷——萬裡長江新畫卷

來源:本站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21-11-29

編者按:長江,地球北緯30°最為奪目的弧光,承載着壯美之生态、蓬勃之經濟、璀璨之文化。近年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面貌日新,生氣勃勃。

近期,新華網長江大保護調研組自重慶順江而下,奔赴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實地感受長江新變化。


圖為湖北黃岡濱江公園。新華網 李征峥 攝 

綠色,萬裡長江最動人的底色。

2016年1月5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重慶召開,擘畫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生态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圍繞中華民族的母親河,5年多來,以修複生态環境為重點,一場場長江生态保護攻堅戰接連打響,繪就出萬裡長江綠色發展的時代新畫卷。


返清還綠,恢複長江美麗容顔

金秋十月,湖北鄂州市的樊口江灘,江水如緞,粉黛亂子草花開成海。

雖然不是假日,但許多身着靓麗服飾的大媽們三五成群,在這裡拍視頻、錄直播,不亦樂乎!市民江女士自豪地說:“近年來,樊口江灘大變樣,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樊口眼下的人氣,與昔日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鄂州樊口地處長江中遊南岸鄭家灣險段下遊,是梁子湖唯一的排澇通道,這裡因水而興,也一度因水而憂。

據介紹,前些年,樊口江灘區域水閘(泵站)排澇能力不足、河道過流能力有限的問題日益突出;區域内長江岸灘分布着衆多非法砂石碼頭,随意傾倒的垃圾不僅妨礙長江行洪,也嚴重影響下遊水源地安全;内河水系周邊分布大量棚戶區和衆多廢棄工廠,水生态環境明顯惡化。

“長江經濟帶要走出一條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對鄂州而言,樊口區域的改造,勢在必行。”鄂州市住建局局長邱建明說。

2017年9月,由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鄂州樊口區域沿江路及江灘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正式開工。作為湖北省長江大保護投資最大的單體項目,工程核心區面積5.06平方公裡,集防洪、生态、民生功能為一體。

項目設計時,生态環保被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鄂州市濱江防洪生态修複(涉水部分)總承包項目總工張玉柱說:“項目采用聚氨酯碎石護坡技術,可以節約50%至60%的石料,更加生态環保。水系清淤工程中,污水經處理達标後進入市政管網,泥餅也被加工用作綠化工程的回填料。”

眼下,樊口江灘綠化景觀工程已基本建成,其中,樊口一級水源保護地江灘已完成對外開放。破繭化蝶的樊口,水清岸綠,生機盎然。

沿江而下,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江西龍虎山景區泸溪河生态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建設接近尾聲,濱河風光帶上步步見綠、處處有景;安徽安慶水系綜合治理項目順利完工,城區骨幹水系得到系統治理,一湖九河換新顔;江蘇南京江北新區岸線提升項目已建成開放,工業“鏽帶”被改造成為居民的生活“秀帶”……

滿目千山綠,長江萬裡清。據統計,2016年以來,僅長江設計集團就累計參與治理修複長江岸線超過200公裡,參與治理湖泊7000餘平方公裡。越來越多的湖泊、岸線、公園成為網紅打卡地,為長江經濟帶發揮了顯著的生态效益。


圖為湖北武漢東湖綠道磨山段景觀。新華網 李征峥 攝


去除病竈,強健長江健康體魄

“長江病了”,治病要治根。

實際上,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與岸線、碼頭等這類“看得見”的治理工程相比,影響更為深遠的工程是“治根”——城鎮地下管網建設和水環境綜合治理。

據了解,在長江經濟帶沿線,由于城鎮排水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滞後,沿江城市普遍存在雨污合流、污水管和雨水管混搭錯接、污水直排入河湖等諸多問題。

一場以管網整治為重點、較真碰硬的“綠色革命”,以破局之勢在長江全線展開。

在上遊重慶,江津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包括170餘個子項,涵蓋管網檢測修複、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廠站建設等。目前,100餘個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如火如荼。

在中遊湖北,投資39億元的宜昌市主城區污水廠網、生态水網共建項目,瞄準實現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顯著提高污水系統處理效能、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的目标,堅持治污、修複齊頭并進……

治好“長江病”,科技是關鍵。管網整治,離不開科技支撐。

通過監測管道機器人實時傳輸的勘測畫面,可準确判定管網缺陷類型、程度和位置等……在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一處不起眼的窨井蓋内,管道機器人正在地下管網中爬行勘測管網缺陷。

幾米開外,另一處窨井蓋附近,一名工作人員将塗滿樹脂的纖維布裹在修複氣囊上。“纖維布就好比鋼筋,這些樹脂就好比混凝土。”工作人員介紹,氣囊被送入管道時,體積會不斷膨脹,直至貼合管道内壁,這時纖維布上的樹脂就被無縫粘貼在井底漏點,完成修複。

長江設計集團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排水管網修複工程總工程師黃曉敏說:“排水管網修複工程是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治理水環境、改善水生态的基本前提。排水管網修複工程拟分2期執行,一期針對結構破壞不嚴重的管道,将以非開挖修複為主,盡量減少對地面、交通及環境的影響。”

據介紹,近年來,長江設計集團持續加大科研投入,積累了水生态原位協同修複技術、水利空間信息智能感知、水利信息化平台等11項獨有先進技術。

通過管網整治,一座又一座城市水生态實現“強筋健骨”。截至目前,長江設計集團累計參與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檢測修複超過12000公裡、設計建成污水處理設施100萬噸/天、設計建成供水設施250萬噸/天。


湖北武漢外沙湖水域種植的“水下森林”不僅改善了湖泊生态環境,還與湖水景觀融為一體。新華網 李征峥 攝


系統治理,創新生态文明實踐

在調研過程中,有關專家表示,長期以來,長江生态環境治理效果不佳,除了體制、機制等因素制約,一個重要原因是治理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和創新性。

“治好‘長江病’,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定要堅持規劃引領,統籌兼顧、分類施策,實現系統治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武漢大學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多學科研究團隊負責人吳傳清教授說。

作為長江大保護的踐行者,近些來,長江設計集團圍繞長江大保護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以提升流域水環境質量為根本目标,提出了“流域統籌、全要素覆蓋、全過程控制” 的治水思路,突出“源頭、過程、末端”的系統治理,積極推進廠網河湖岸一體化建設。

“流域統籌”方面,強調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城市鄉村、水域陸域等空間統籌,深入解析流域“四水三泥”,即雨水、污水、地下水、河水、管道污泥、污水廠污泥、河湖淤泥,分區(類)施策、精準施治。

“全要素覆蓋”方面,從水污染單要素治理,轉變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觀、水文化、水管理、水經濟等多要素協調治理。

“全過程控制”方面,從單純的末端應急治理,轉變為污染物的源頭減排、污水管網收集效能提升、污水處理廠提标改造及排口末端處理能力提升等全過程管控。

系統綜合治理,為長江生态治理提供了澎湃動力。今年前三季度,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為90.6%,比2016年上升23.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為0.4%,比2016年下降6個百分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鈕新強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貫徹‘生态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等生态文明思想,在技術服務方面革新舊有思維、理念和模式,以創新的成果技術支撐,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态文明建設的創新驅動帶、先行示範帶。”(劉桔、秦建彬)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