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概覽 水利搶險 援建地方 回饋社會 安全生産 國際援助
首頁 社會責任 [break] 回饋社會 正文

架起實現理想的彩虹——記捐資助學的長江設計院職工

來源:本站原創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06-04-18

常益中和部分接受資助的隕縣學生在一起

“……更要向長期以來關心資助鄖縣貧困學生成長的常益中同志、汪小茂同志、鄧越勝同志、江國民同志、劉景旺同志、王萍同志緻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謝!”,湖北鄖縣團委的一封感謝信讓長江設計院一群長期默默奉獻愛心的同志們一下子“暴露”在大家面前。鄧越勝,長江設計院交通處處長,中共黨員;劉景旺,長江設計院機電處副處長,民革總支主任委員;常益中,長江設計院庫區處四室主任,民革支部委員;汪小茂,交通處路橋室副主任,中共黨員;江國民,交通處高工,民革總支委員;王萍,工程治理中心辦公室主任,民革成員。

長江設計院的同志們在長期的水利水電建設事業中,長年轉戰各個水利水電工地、庫區,他們不僅為祖國經濟建設做着貢獻,還和地方老百姓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們在庫區工作的日子裡,看到大山裡的人們尚未擺脫貧困,尤其是孩子們因家庭困難瀕臨失學,特别是聽說一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學業難以為繼,大家心裡十分難受,總想盡自己綿薄之力,讓山裡的人們、讓山裡的孩子們改變現狀。在丹江口庫區工作時,他們捐助了鄖縣、十堰、丹江口市的學生們;在三峽庫區工作時,他們捐助了巫山、石柱的孩子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他們從1998年開始了捐資助學行動,僅在鄖縣就捐助了14名貧困學生,捐助資金達3萬多元。

江國民說,“1998年在三峽庫區搞複建工作,看到一對孤兒和7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住的是漏雨的房子,兩個孩子上學時隻能帶鹹菜到學校,一餐隻舍得吃一根泡蘿蔔。想到自己少吃一口就可以幫助他們,讓孩子們走出大山,實現理想。”于是從1998年至今,他負擔這兩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費用已有1萬5千餘元。

在江國民的資助下,這對孤兒中的哥哥已經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妹妹正在湖南讀大學。他們經常給江國民寫信,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

劉景旺說:在鄖西搞天河口工程時,看到孩子們十分可憐,讓人不得不萌發捐助他們的念頭,同時也感到自己在為社會盡一份力量。

被資助的孩子們不僅僅得到了經濟上的幫助,更看到了實現理想的希望。他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感受到了無私的愛,産生了回報社會的願望。

丹江口市紅旗中學受資助孩子的班主任吳明忠說:孩子接受資助後,受到較大震動,各方面都在進步,在班上主動做好事,學習也更用功,表現非常好。

鄖縣一中高二14班的王蓮因為家中僅有幾畝地的收成,兄妹4人又都在讀書,随時面臨辍學。王蓮在寫給資助她學習的鄧越勝處長的信中說:“您的支持和幫助不僅解決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減輕了家裡的負擔,使我能安心學習,更因為您的支持,給了我無窮的動力,使我能夠更加努力學習。為了我的理想而奮鬥,為了回報您的關心和支持,我應該抓住寶貴的機會好好學習,決不讓您失望。”

鄖縣一中高二9班的張琴由于父親癱瘓在床,加上親戚們認為她是個女孩,都不支持她讀書,鄧越勝處長的資助讓她得以繼續學業,她充滿感激地說她将:“堅定理想,發奮讀書。”

鄖縣一中高一12班的徐夏生活在單親家庭,遠離父愛,在接到資助的時候,他感到了比父愛更深厚的情誼。他在信中說:“收到您(常益中,筆者注)的親筆信時,我激動不已,打開後感受到您火一樣熱的心:耐心地鼓勵、說教,真摯地問候、體恤……短短一封信,讓人感受到新的親情。”

鄖縣二中高一16班的崔甲芝說:“我是幸運的,盡管我的處境是那麼艱難,因為我的幸運來自你們的幫助,來源于你們無私的愛的給予。”“作為一個農家女孩的我,不能用其他方式來報答你們作為我再生父母般的愛,我唯有好好讀書才無愧于你們的愛,我堅信在你們聖潔愛心的鼓勵和幫助下,我會變得更加堅強,會順利念完高中,然後上大學,再用我所學的知識來回報天下所有好心人,我會用自己掙來的錢,幫助那些像我一樣沒機會上學的弟弟妹妹們。”

面對孩子們報恩的心聲,資助了6個孩子的常益中是這樣對孩子們說的:我們的資助是希望大家能夠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讓你們不因家庭貧困痛失接受教育的機會,希望你們通過努力學習改變自身的命運,長大了能夠用你們所學的知識改變家鄉的面貌,為國家做貢獻。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報答;能夠用你們的愛心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報答。

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長江設計院的這些同志在長達8年的捐資助學過程中沒有張揚,如果不是鄖縣團委寄來的表揚信,這一善舉還不為大家知曉。

在采訪的過程中,這些同志們還一再要求不要報道,即使非要報道不可,也希望隻說事,不說人。說事是因為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讓更多的山裡孩子讀得起書,讓更多的山裡孩子能實現人生理想,讓更多的山裡孩子能改變山裡落後的面貌。不說人是因為他們覺得他們隻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他們覺得自己少消費點,在生活上省一點,好鋼用在刀刃上,錢花在孩子們求知上,值!他們不想用捐資助學沽名釣譽,他們隻想為祖國做一點點有意義的事,為祖國托起明天的太陽,為孩子們架起一座通往理想的橋梁。

長江設計院還有不少同志為希望工程捐款,參加其他的捐資助學活動,鄧越勝、劉景旺、常益中、汪小茂、江國民、王萍僅僅是衆多捐資助學同志中的代表,這些默默奉獻愛心、捐資助學的人們用他們的行動體現着我院“奉獻”、“團隊”、“創新”的企業精神,弘揚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着“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