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

黨建之窗 廉政建設 紀檢舉報 工會之聲 長江青年
首頁 黨的建設 [break] 黨建之窗 正文

【紅色行】走進大别山,追憶英山紅

來源:本站 | 作者:本站編輯 | 發布日期: 2012-06-20

    在湖北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有辛亥首義之地武漢,我們就生活在其中,有家喻戶曉的“洪湖赤衛隊”所在地洪湖,有引來無數人慕遊的将軍縣紅安,但有一處充滿革命故事和紅色印記的地方卻相對離我們比較遙遠和陌生,那就是地處大别山中的英山縣。6月16至17日,樞紐處黨支部組織黨員前往英山縣參觀英山烈士陵園,緬懷烈士,追憶往昔,接受黨的曆史和革命傳統教育。

  英山,這塊大别山中紅色的土地,大革命時期,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三十年紅旗不倒"最為鞏固的紅色蘇區縣之一,紅二十七軍在此成立、紅二十五軍自此北上,紅四方面軍、紅二十八軍等革命武裝力量以此為中心根據地堅持鬥争,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以此為後方迂回鏖戰。英山共有45人畢業于黃埔軍校,屬全國縣級之最,其中大部分加入中國共産黨,後來成為了我黨我軍的高級将領。在醒風血雨的革命戰争年代,英山犧牲烈士7000餘人,已上省民政廳英名錄的有2560名。

  走進英山烈士陵園,我們親身感受到當年這片紅色土地的革命熱潮和英烈不朽的精神。當我們在那巨大的烈士名單牆前駐足,透過镌刻在青石上的陌生名字,仿佛可以看到一張張為了真理獻身、年青而剛毅的面孔在眼前浮現。當我們在烈士紀念館裡,隔窗觸摸那土制的火槍和大刀,仿佛可以聽到無數革命者和敵人拼死搏殺的嘶吼。當我們在沙盤模型上凝視,仿佛覺得在白色恐怖時期曾插遍英山各個地方的那幾十個象征着黨的基層組織的小紅旗正映紅今天美麗安甯的每一寸英山土地。

  離開烈士陵園,我們進入大别山脈。登上後人為了紀念而修建的吳楚古長城,憑山臨風,使人增加幾分“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豪邁氣概,而站在吳楚古長城頂峰高高聳立的大别山根據地紀念碑前,則使人滿懷“青山處處埋忠骨”的敬仰和緬懷之情。放眼遠眺,綿綿起伏的山嶽無聲訴說着那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站在這裡,你會想到黨史上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别山、開辟中原解放區的重大戰略意義之行動。站在這裡,看到今天的大别山區很多地方,仍比不上都市的優越、繁華,也沒有江漢平原的便捷、富饒,再想到戰争年代先烈們在這樣人迹罕至、荒蕪貧瘠的大山裡,缺衣少糧,既要同圍剿的敵人作戰,又要設法解決部隊給養,要靠着怎樣的精神和毅力支撐,不怕流血犧牲、克服無數艱難困苦,才能堅持到底,走向勝利?這一定就是主義和信念力量的作用!站在這裡,也會使人真正明白“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這樣一條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總戰略的意義所在。

  長眠在英山這塊紅土地的烈士中沒有光輝的偉人,也沒有顯赫的将軍,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将士,但毛主席、朱德、李先念、董必武等都為他們題詞。他們用血肉把短暫的青春化作了生命的永恒,普通人書寫了不普通的光輝人生,這更能激起我們心靈的震憾和共嗚。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緬懷他們!

  ……

  通過此次英山活動,我們再一次重溫革命先烈的戰鬥曆程,深深地為先烈們的堅強意志和信念所折服,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鬥争的無比慘烈和革命前輩的英勇頑強,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一名黨員,在和平年代的新時期,我們更要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地加強黨性修養,提高道德情操,在本職崗位上努力工作,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和美好。

版權所有 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0-2022 CISPDR . ALL RIGHTS RESERVED